为什么要做社工?
一个人的努力能给社会带来多大改进?
陈来荣医生说:“你都可以拿一个大苹果,切开它,数一数它里面有几颗种子。种子很渺小,但是,一颗种子却可以结出很多个苹果。我说,不管我们的努力多渺小,最终都可以实现很多成果。”

2014年4月23日,2014MPAM班再次见到陈来荣医生,聆听他分享在中国云南的社工经验。其实我们也可以直接叫他陈老师,他曾经在新加坡卫生部供职,现在是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的高级讲师——这两段工作经历之间,他从1996年起在中国云南乡村培训乡村医生,一待就是15年,而且是在语言严重不通的情况下。
陈老师分享的经验中,包含如何深入的为社区服务、如何与当地的资源结合、如何平衡社区工作中所面对的权力与领导力分配等实际问题。
陈老师分享了一个七分钟的短片,讲述了他进入到云南社区后的一些工作情况和与当地乡村医生、病患在一起的场面。片子刚一完结,陈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进入一个社区,究竟有哪三个事情是最重要的?
“坚持、调查、实干、建立信任、培训……”同学们各抒己见。
而陈老师开始从他切身经历的几件小事说起,他指着图片上一个下腹部患有巨型肿瘤的病患说,他是从这张照片开始理解社区的。“这是一个常年带着一个7公斤重肿瘤的女性病患,医生医治好了她的病,她非常感恩,一再感谢大家。当离开时,一个社工送给她一个很小的礼物,她拿到后哭的不行,更加感激大家。你们知道这是个什么小礼物吗?答案是,这是一条底裤。这名患者已经很多年没有办法穿底裤,而这位社工送给她这件礼物,会让她觉得医生和社工们是真正理解她的心的。所以,这个事情很教育我,我们并不是仅仅医好他们的病患就完结了,而是可以更走近到他们心里,为他们重新步入他们的生活做更多的事情。”
在片中,陈医生曾经说过一段他对那些从新加坡等地来云南社区考察参观的朋友们的话:“我欢迎你们来这里学习一些东西,也来这里结交朋友。我认为面对面交流一定会有学习的机会。看到生命被塑造,思想受到挑战,教育不只是学习知识,而是塑造一颗美好的心灵,并带给每个人热情生活的机会。”

陈医生在社区工作时更感到“换个头脑,体会人心”的重要性。他请大家仔细观察他进入落后的村庄与村民建立信任的过程。“大家可以看下我们在进入一个社区的时候,是怎么进去的。我们有车,但是我们把车停在一公里外,一定要走着进村子去,要靠近村民要亲近他们,并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大家可以再回顾下,我们进到社区之后,跟着乡村医生见病患,我们是如何坐的?其实我是坐在乡村医生(也是陈老师的学生)的后面,而不是乡村医生的前面,并且有一个细节是,听诊器是带在乡村医生身上而不是我身上。这里有一个权力与影响力平衡的问题。我把权力交给乡村医生,也把影响力留给了我。学会平衡影响力和权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把权力放在老百姓手中或者社区手中会比较好。”
除了这些生动而细微的具体社区做法,陈医生还与大家交流了协调和动员社区里的其他人如年轻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分享有趣的小技巧避免医患关系紧张——他说新加坡的所有医生都会看眼睑。“为什么看眼睑,就是当一些气愤的患者进入后,医生先什么都不说,而是把灯放暗,然后给他看眼睑,等过了几分钟后,患者的气自然也平静很多。这不是演戏,而是沟通的重要技巧。很多医患矛盾都是可以预防的,很关键就在于沟通。”
社工,以及一切公共服务领域的工作者,都必须有深入的思索和实干的智慧,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陈医生引用了晏阳初为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设立的信条:深入民间,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从他们明确的地方开始工作,从他们拥有的资源开始建设。
他拿他最喜欢的老子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当最好的领导功成身退时,人民会说,看,这是我们的成就。”(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王薇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