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MPAM Student Activities

用新概念发展城市农业 —参观新加坡天鲜农场有感

mpam1 

2014年8月29日,通过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中国项目办的联系安排,我们有幸参观了位于新加坡北部的天鲜农场。农场董事长黄顺和先生和市场总监王女士为我们介绍了农场的建立、运作、发展和合作伙伴,并带我们参观了农场各处,最后还就未来的合作可能进行了探讨。项目办的老师和新加坡农粮兽医局也派了两位官员全程陪同。

刚抵达农场大门,就看到黄顺和董事长一行人,在简单的问候和互换名片后,我们来到会议室,王女士对天鲜农场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从垂直耕种技术的先进性,公司成立故事讲到目前的合作伙伴、合作项目和公司发展前景。我们都被她的生动讲解吸引,对农场产生了浓厚兴趣,迫不及待的要去实地看看垂直耕种的商业化实践及在介绍里提到的各种创新模型。进入种植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透明塑料和纱网构成的一片大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第一个模型是将农业概念融入高楼停车场顶层的模型,大棚搭建成冂型,棚下停车,棚里种菜,既能为汽车遮荫,又增加绿化覆盖,蔬菜产出还能带来额外经济效益。这个模型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为一个居家休闲农业的模型。农业和住家结合到一起,让想要‘种田’又没有农田的居民也能体验耕种的乐趣。

另一个模型则是建在池塘上的大棚,这是为土地稀缺地区而设计的模型,我们看到整个大棚浮在池塘上,池里养鱼、大棚种菜,池水用于灌溉,既节约能源消耗,池塘上的浮水植物又可作为有机肥料,水中养鱼,既有经济效益也可监控水质。和我国农村推广生态农业的想法不谋而合。

mpam3 

除了模型,农场里还有近300间蔬菜大棚已经投入运营,共种植了6钟常见叶菜。我们参观的是种植奶白菜和小白菜的一间大棚,一进入大棚,即感受到大棚里清凉宜人的温度,在棚里伫立着一座座高达9米的A型种植架,框架上种着十数排的盆栽叶菜。整个系统利用水车原理将每排植株缓慢地移动到底层灌溉吸水,再移动到顶层接受阳光,每一次循环需要16小时,每棵叶菜如同乘坐在一个超慢速三角型的摩天轮。我们边看边向黄总咨询有关育种、用土、用水、用肥、用药等方面的问题,他都一一作了回答。通过他的解答,我们了解到这里每一株叶菜都能获得充足的养分,而每单位种植面积投入的土壤,水分,肥料,耗能都远远低于传统农业,实现了极高的利用率。他们的技术人员还会根据不同植物需要的养分配比来调整,所以种出来的蔬菜在营养成分和口感上都要要优于传统种植蔬菜。而透光大棚既保证了稳定的温湿度也隔离了虫害,所以这里的蔬菜不需要打农药。黄总指着精神饱满的蔬菜说:“我们种植蔬菜采取的是快乐种植的办法,它快乐了才能长的好。”

在我们参观的时候,正好有工人在采摘蔬菜,种植盆在机械的带动下,自动从上层来到工人面前合适的高度,只见工人一手拿住叶菜,一手用剪刀剪下菜根,放上称,称好重量,放入包装袋。不一会走道上的推车就放满了一包包蔬菜。黄总解释说,这些蔬菜从这里运输到冷冻库储藏一段时间后就会直接送往超市出售。通过参观,我们以直观地感受到垂直种植农场的中间环节少,人工少,而且工人的工作也比传统农民的轻松许多。他们不需要顶着烈日冒着寒风,甚至不需要弯腰。

整个参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现在农村的年轻人也由于观念改变而不愿意务农,导致农业用地闲置,劳动力闲置,农产品产量大幅下降各种问题。在我所在县区这些现象尤为明显,如果可以将这些创新思想和技术引进到地方,相信能有效缓解我们目前的困境。

(叶国云 撰稿)

Singapore
Fri 29 August 2014
08:00 AM - 12: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