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加坡二十来天了。
二十多天如果说对社会感受最深的,也许就是交通。
第一,新加坡的发达程度居于世界前列。车辆不少,可是却很少发生长时间大面积的堵车现象。想起刚刚看到的一则新闻,全世界最拥堵的前30名城市,中国国内的竟有10个。说到底,车辆的多少和道路建设是一个方面,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责任心和管理水平。公共政策、制度的设计和执行非常重要。西安提出的精细化管理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小小的红绿灯设计和时间调整都会改变该路段通行情况。另外,新加坡重视公共交通,巴士、地铁都非常方便,一种正向激励和引导。

第二,新加坡对公共交通拥堵问题的处理符合经济学原理。新加坡实行了拥车证制度和路段浮动收费制度。从经济学角度看,拥堵路段属于稀缺资源,公共政策的制定要实现收益最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资源得到最有效使用)。新加坡对道路使用ERP收费,每天不同路段、不同时段、不同时间等费用都不一样,而且每个季度调整一次(根据上个季度的拥堵数据)。新加坡对拥车证引入社会机制,把竞标交给市场,避免政府干预过多引起社会不满。此外,新加坡对收取的费用专项用于交通改善,多管齐下,有效解决人的不理性行为,保证了道路畅通。

第三, 新加坡的司机一般都很文明。特别是快到路口,在国内习惯了,看到车来非常小心,特别是交通信号灯快要变的时候和人行斑马线的地方,车辆往往是抢着过去,令我们常常提心吊胆。可是新加坡真正体现了“车让人”,行人优先。有几次我都不太习惯,站在那等车过,结果车也停在那,它在等我过呢。当然,也有个别的出租车,没有严格遵守让人。说到出租车,新加坡与国内不同。出租车的档次不同,过的路段不同,服务时间不同,收费标准都不一样。记得有本书上说的好,道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建设能力,车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富裕情况,而交通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如此看,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且行且思……
MPAM 2015级 蔡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