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机会 . 挑战

8 May 2016

Xin-Mingzhu-M7-2016 

团队训练活动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启课堂学习模式了。

经济学的第一节课,是顾清扬教授的“经济学十大原理”。顾教授的授课风格是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所以课堂的气氛很轻松活跃。当他就“人们如何做出决策”进行提问时,我还在纳闷:这里面还有经济学的原理?真搞不懂!老实说,在没有来新加坡、没有接触这些课程时,我总觉得我们是在医院里面做业务性工作的,哪有什么经济学原理可言?我们是来学管理的,为什么学起经济学来了?因为好奇和对经济学知识的懵懂无知,这两节课我听得特别认真,因此印象也尤为深刻。

原来,我们每个人在做出决策前,都要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比如:同学们今天选择了来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读MPAM,都是充分衡量了自己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它的“机会成本”就是这里的每个同学都是在众多申请者里面能脱颖而出(包括在单位内部和在学校里),被国大录取了,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当然,为了读这个MPAM课程,我们的“边际成本”也是很高的,很多同学都因此而放弃了原来拥有的优越生活、亲朋好友的团聚以及职场中的名与利,况且以后的“边际收益”还是个未知数呢!但今天同学们都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大家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被各种机制激励着。顾教授的这一节课,尽管才是刚刚拉开课程的帷幕,但已足令我有顿开茅塞的感觉,更为自己知识面的缺乏感到惭愧,原来经济学知识不但跟我们个人,乃至国家的公共政策制定都息息相关,经济学原理无处不在啊!

Visit-HDB-by-M7-2016我们庆幸自己获得了来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宝贵学习机会,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要面对的,可能更多就是挑战了。

首先,是生活上的挑战:我们M7 班共有60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大都已经具备较高的工作资历,部分60后、70初的同学已经是国家部委干部或单位高管,原来在国内可能都已经习惯了凡事有身边人代理或照料的生活,现在身在异国他乡,与很多80后的年轻人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年龄、性别、职位的区别,生活完全靠自己打理,身边没有人为你准备可口的饭菜,需要自己做饭或者选择每顿吃快餐;没有人为你洗衣打扫,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不能否认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闲时我们经常调侃几个“老”同学“你要先学会生活自理,然后再考虑经济学的问题”。

其次,是年龄上的挑战:我们这一拨60后、70初的“老”同学,已经是40、50岁左右的大叔大妈级了,跟他们年轻貌美、充满活力的帅哥靓妹一起坐在同一教室里学习,这本身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勇气、毅力,往正能量方面表达,可以说是激励我们焕发激情与活力;但往负能量方面表达,毕竟岁月不饶人,正如教授调侃所说的“我们已经到了站着、坐着都能睡着,唯独晚上躺下却睡不着的年龄”,我们这拨人,基本上都已经离开校园、课堂20年左右了,要重拾当年学习的精力和干劲是有点困难的,况且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相对固定的工作,思维变得有点僵化,现在要改变思维模式、重新接受全新的经济学知识、公共管理知识,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接受很大的挑战。

visit-URA-by-M7-2016但是,越是困难的事,往往就是重大的机会所在。因为困难的事情会让大众止步,这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正如当时申请报读这个MPAM的时候,同单位的有些符合条件的同事就是因为瞻前顾后地犹豫、放弃了,你自己把握了这个机会,勇敢迈出一步,就成功地成为了M7的学生。有句话说得很好:“一件事如果有六成的把握就要去做。如果你等到十足的把握,那就是上帝的事情了。”

很多时候,困难和磨练是人生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当你回首往事,你会发现,那些让你终生难忘的、值得怀念的、人生的重要经历,都集中在那些曾经让你觉得困难的事情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总想消除工作中的困难,避开困难的事情,幻想有成功的捷径,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迎难而上。

我们来到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习的这10个月时间,尽管会遇到很多困难,学习上的、生活上的、经济上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困难就变成机遇了——我们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M7的学生、我们获得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在新加坡深入地学习他们先进的国家治理经验……目前的这些暂时性的困难,只要慢慢适应和学会应对,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若干年后,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在新加坡这段学习和生活的经历,绝对是我们人生履历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页!我为我们M7同学自豪,更为我们这拨60后的“老”同学喝彩!最后,想用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里面的一句词与大家共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M7同学,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MPAM 2016级 辛明珠 稿